怎麼殺人的只有一個,卻覺得全世界都是兇手?

 

楊德昌的二十年經典重現,張震的第一部電影也以此成名,片長四小時的真實故事改編,民國五十年代的台北眷村與街頭寫照。有太多對白、太多畫面,還有一些留白,看來清描淡寫卻又不著痕跡地深刻。

 

其實片長得有些磨人,但看到後面也理解用如此片長才能架構時代背景。收音機的放榜名單播報,宛若一道時光之門,回溯到當年的台北、當時小四就讀的建國夜間部、一家子居住的眷村屋舍;不同地盤幫派的勢力對抗,從學生間的紛爭就能看出,雖是罩著卡其制服,但各個都滾了些青澀的世故,從學校延伸到冰菓室、賭博場、撞球間等,不時鬥毆對幹,乃至拚戰喋血。

 

特別的是小四經常翹課或放學廝混的劇場,在電影裡透過電影棚作另一種真假的對照,也在這裡拿到成為他隨身物的探照燈。

 

小四最初或許是抱持著某種好奇,對小明那種別於一般女孩的直率與神秘所著迷,當他說出他會保護她,那個當下傻得天真,卻也真摯得令人相信。但他後來被小明控訴,與小翠不約而同的話語,「你想改變我啊?你怎麼和別人一樣(自私),付出是為了換取我的感情?可是,我和這個世界一樣,是不會為了你而改變的!」在感情的關係裡,所謂喜歡究竟是純粹、還是隱含著索討的暴力?

 

原本最令人稱羨的,一年的時間,就全部都慘絕敗毀。

 

終究要被背叛。不是被哪個人,而是被世界背棄,世界崩塌僅僅需要一瞬間。電影結束的時候,還帶著恍惚的失真,想到其他電影,想到哪裡看過字句,想到人,以及人生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enny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