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00949.jpg

在海港城市的週末午後,碼頭裡停泊著白色的船,遠方高樓林立,一列綠色車廂駛過草地,即將彎上軌道往南行駛。

 

多年聽說正在興建的輕軌開通了。曾經的舊倉庫,現在是人們熟知的藝術特區,寬廣的腹地、包攬的海港,除了展覽空間,也越來越多不同型態店鋪進駐,從既定印象的手作小物、文房具、唱片到樂器訂做、理髮等,也有音樂展演的場地,儼然成為城市的一樣文化標記,而後成為輕軌沿線的停靠站。

 

對於城市而言,新興的交通運輸系統自然會更便利,連接了原本捷運所沒有經過的地點,也恰好是幾個旅遊的熱門景點,對於外地旅人在不同景點之間的移動也更加方便,同時兼具觀覽街道景色。

 

但是反過來想,這座城市同時推動鐵路地下化的工程已經多年,新推出的輕軌卻相反其道;而實際搭乘,發覺行進時必須與一般車輛同樣依紅綠燈指示,也因為不同於以往路上鐵道而沒有設置平交道,必須特地停下等待路人經過才又繼續前行,不似捷運的暢行無阻,也需要與公車同樣遵循交通號誌,說是便利,又不是那樣全面而令人可惜。

 

也因為這樣,對於當地生活的人們,輕軌未必能產生直接的通勤助益,而可能多半傾向維持原本汽機車的代步方式,也很難促進節能。或許如同既有的捷運、公車等大眾運輸,因為到達範圍有限或是班次不夠密集,引導交通方式改變的程度同樣有限。

 

到底這座城市對於未來有什麼樣的想像?

 

人們建設、人們規劃,但什麼是城市裡的人們需要的交通建設?人們需要更方便的地下網絡,更便捷的道路系統嗎?人們需要更節能,捨棄使用燃料的汽機車的選擇嗎?究竟該如何前瞻趨勢,而後界定未來的樣貌,是政府的責任還是所有城市居民的必要課題?

 

與其說這裡沒落了,卻更像是停滯了。變化是有的,新的建設、新的建築是有的,可是,說繁榮沒有台北的商業或交通便捷,說蓬勃發展又沒有台中的大型店面快速展店,說觀光熱度也沒有台南市區的絡繹不絕,總是不免被比較。自詡為宜居的城市,像是套上了新裝卻剪裁不甚合宜的尷尬,拼湊著那些各自好看的配件單品,卻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模樣。

 

站在海港城市的某個角落,不由得想啊想的,這裡能是無數離家孩子回來安居的家嗎?這裡能是吸引其他地方人們落定的新據點嗎?這裡能更好,而不只是這樣很好的好嗎?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enny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